第43卷 2025年第04期(总第340期)
☆管理系统工程
王奕淇 段洋洲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21年黄河流域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生态环境治理绩效,通过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考察其时空分布和区域差异,并借助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以2014年为拐点先下降后上升,并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总体差异以2014年为拐点先增大后减小,而且中游的组内差异最大,下游和上游间的组间差异最小,超变密度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③政府干预、绿色投资、人均GDP、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水资源禀赋对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显著负,通过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④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政府干预,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分别在上游,西部,东中部城市的作用效果更强,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受城市群划分的影响,绿色投资和水资源禀赋的作用效果分别自西北向东南和自南向北递减。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TJ029);
分类号:X321
李军祥1,2王艺帆1马晓佳1
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学院
摘要:为解决电力短缺引发的无章程断电控电问题,凸显第三方监督机构在紧急需求响应中的实际价值,以供电短缺为背景建立了包含电力市场调度中心(Power Market Scheduling Center, PMSC)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首先,设计了PMSC的实时控电策略,即通过设置各时段的控电额度对用户降于基准用电量以下的部分给予实时激励补贴,并提出了PMSC侧的福利模型。其次,基于前景理论,讨论了供电环境风险差异对用户用电主观偏好的影响,以此构建了含心理预期状态指标的用电效用量化模型。最后,建立了包含供需两侧及PMSC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对偶理论并根据所设计的实现利益三方互动的分布式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相同供电环境下,用户心理预期的降低表现出用电量的减少且效用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紧急需求响应模型能够在感知用户心理状态随供电环境变化下提升缺电场景中用户侧的福利并维持一定的系统发电裕度,且实时激励价格和电价表现合理。该研究为电网在紧急情况下实现需求响应常态化运营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决策框架。
关键词:缺电环境;实时激励;心理预期;需求响应;拉格朗日对偶;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71130,71871144); 上海理工大学创新项目(XJ2024137);
分类号:TM76;F426.61
廖名岩1,2王璜3张世兵4李国庆1
1.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九江科技职业大学经管学院3.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4.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科研处
摘要:可数字化追溯猪肉体系是保障我国猪肉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对可数字化追溯猪肉消费的个体特征、心理感知、满意度、支付意愿等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南五省60000位猪肉消费者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个体特征、心理感知、满意度、风险识别、支付意愿及购买行为之间变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满意度、支付意愿对其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感知和个体特征通过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支付意愿而对购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风险识别通过负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支付意愿而对购买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该研究为政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支付意愿的提出了对策建议,完善可数字化追溯猪肉体系监管机制及供应链提供实证数据。因此,本文探讨消费者对可数字化追溯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对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完善可追溯猪肉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满意度;支付意愿;购买行为;可追溯猪肉;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在民族地区乡村宗教治理中的贯彻落实研究”(编号:20BZJ064);
分类号:F322;F713.55;F724.6
零工平台中的高参与工作实践与创新行为:情绪耗竭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39)
扶缚龙 周昕洁 梁颖 邓英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深入探讨了零工平台中的三种高参与工作实践(工作授权、信息公开、决策参与)对创意型零工创新工作行为的双刃剑影响效应。通过对来自321名创意型零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种高参与工作实践均能通过提升零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其创新工作行为;其中,仅有信息公开会通过情绪耗竭对创新工作行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在工作游戏化程度高的环境下,情绪耗竭在信息公开和创新工作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较弱。本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对创意型零工创新工作行为的理解,也为零工平台组织如何有效推动零工的创新工作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高参与工作实践;情绪耗竭;自我效能感;创新行为;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平台生态视角下的零工经济人力资源管理重塑研究”,编号:20BGL140);
分类号:F272.92;F273.1
☆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环境规制能否有效促进工业经济绿色增长?(49)
周丙洋1邱士雷2王子龙1刘帅3韩沅刚4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3.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4.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
摘要: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作为工业绿色增长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共赢是决定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关系,而环境规制与资源依赖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同时表现出资源节约和提质增效的双重效应。(2)环境规制会通过自然资源依赖对工业绿色增长产生间接影响,且资源依赖的中介效应是非线性的。(3)环境规制的资源节约效应较其提质增效效应更容易产生。地方政府应通过适度提升环境规制强度降低自然资源依赖,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关键词:环境规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资源依赖;中介效应;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4041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YJCZH23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4SJZD032);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NYY223026);
分类号:X322;F424
许礼刚1刘兴龙1詹庆武1温和瑞2
1.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
摘要: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三者打破既有的组织边界,不断进行跨界融合创新,共同推动生态系统螺旋式演进。为揭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协同机制,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系统导向,在运用SEM对协同机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自组织现象中改进的B-Z反应模型,进一步构建三维动态演化模型,分析各主体间要素协同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①创新创业环境、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高校创新人才指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影响更为明显;②长期而言,在不同创新创业环境的作用下,企业技术创新要素都将融入政府资源配置中,政府资源配置的作用举足轻重,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指数持续增长,系统最终达到自组织现象中的稳定有序状态。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协同机制;SEM;动态演化;B-Z反应模型;
基金资助: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2021120026);
分类号:C964.2;F279.2
科研人才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作用关系测度—基于结构方程建模实证(81)
郭峥1梁力军2张肖琳3
1.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商学院3.河南科技学院
摘要:影响科研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内生变量或外源变量究竟有哪些?这些变量的内部及各变量之间有怎样的影响关系?其作用路径和影响程度怎样?为探究上述问题,一是,从理论视角提出了科研人才创新能力的涵义,并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将其划分为“内在创新能力”和“外显创新能力”两个类型。二是,设计了一份涵盖科研机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才三个维度、包含19个具体测度指标的调查问卷,面向国内25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科研人才进行发放,最终以有效的537份问卷数据为依托,构建起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进行了统计检验和LISREL程序调优。三是,基于调优后的模型结果,识别出了对科研人才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如 “薪酬分配满意度”“科研时间保障力度”“学术交流水平”和“科研攻关水平”等外源变量,并刻画了科研人才创新能力的内外源变量作用路径关系。研究以期为科研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并为科研管理政策和激励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科研人才;科研机构;科研环境;创新能力;关键影响因素;
分类号:G316;F124.3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以湖南省为例(91)
熊正德1,2彭文祺1罗慧杰3邱玮玲4
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湖南大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心3.湖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4.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以2015-2019年的湖南省各市(州)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湖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时空演化态势,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特征,除省会长沙外,其余各市(州)产业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低水平融合阶段,区域协同发展效果不明显;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受到多元因素的共同驱动,驱动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政府投资、交通便捷度、科技创新和消费需求。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旅融合;耦合协调;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1AJY016);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XSP21ZDA010); 湖南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2023年“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论文;
分类号:F592.7;G127
☆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工程
吴芸婷 祝爱民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以政府对TPL、供应商和销售商均实施保鲜成本补贴为背景,考虑三者均付出保鲜努力,构建并求解分散策略、“TPL+供应商+销售商”三级联盟(以下简称三级)策略、“供应商+TPL”和“供应商+销售商”二级保鲜联盟策略下的博弈模型,探究政府补贴下不同合作策略对生鲜供应链的影响,并引入收益共享契约以实现帕累托改进。研究表明:三级决策最优解高于分散决策的最优解,也高于其他二级决策的最优解;“供应商+TPL”二级决策优于“供应商+销售商”二级决策;二级和三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对政府补贴力度的变化较之分散决策的供应链收益对其变化更为敏感。
关键词:政府补贴;生鲜供应链;保鲜努力;合作策略;
分类号:F274;F812.4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付费产品供应链的定价及质量决策 (110)
刘丽丽1李医中2
1.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以知识提供方和平台方组成的知识付费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消费者的知识敏感度和质量检验成本,针对平台方定价和知识提供方定价两种定价模式,分别建立区块链技术应用前后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四种模式下均衡解的变化,分析了区块链技术解决知识付费行业中产品质量问题的有效性和应用边界。研究发现:(1)在两种定价模式下,区块链技术的采用都能够提高知识付费产品的最优质量水平、市场价格和需求量,并且三者都随着消费者的知识敏感度的提高而增加;(2)无论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当消费者的知识敏感度较低时,平台方定价模式下的质量水平、需求量和供应链整体利润高于知识提供方定价模式,而当消费者的知识敏感度较高时,三者则在知识提供方定价模式下更高;(3)平台方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支付的固定成本以及知识提供方支付的验证费用的高低只影响双方的最优利润,并不影响最优单位质量签约金、佣金率、质量水平和市场价格。
关键词:区块链;知识付费产品供应链;知识敏感度;质量决策;定价决策;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付费产品供应链治理与决策研究,项目编号:22YJC630089;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信息不对称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付费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决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BJJ108;
分类号:TP311.13;F274
魏承莉 陈洪转 张玉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突破复杂产品“卡脖子”核心技术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同时复杂产品的“主供”管理体系下主制造商通常也乐意协助核心技术的研发。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政府是否对核心技术供应商进行研发补贴,主制造商是否分担核心技术供应商的研发费用,建立以主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模式NN(无补贴,无分担), 模式NS(仅政府补贴), 模式SN(仅主制造商分担)和模式SS(同时存在补贴和分担)四种模式,考察“卡脖子”核心技术供应商的研发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四种模式中,同时存在补贴和分担时,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水平最高,核心技术供应商自身支出的研发费用支出最多;当主制造商分担核心技术供应商研发费用时,政府对核心技术供应商进行补贴可同时增加主制造商的利润。当主制造商对核心技术增加的单位研发水平支付意愿增大时,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水平在主制造商未分担的两种模式下会增大,在仅主制造商分担的模式下会减小,在同时存在补贴和分担的模式下不变。
关键词:复杂产品;核心技术;协同研发;研发补贴;Stackelberg博弈;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BJY094); 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YJA630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7740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207208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YJXGG29);
分类号:F810.45;F273
☆金融系统工程
业绩承诺未达标会诱发商誉减值隐藏吗?(130)
刘建勇1董少晗2
1.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摘要:为厘清业绩承诺与商誉减值的逻辑关系,探究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的原因。文章以沪深A股2008-2021年包含业绩承诺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业绩承诺未达标的公司是否存在商誉减值隐藏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的条件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当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时,上市公司会通过隐藏商誉减值以降低负面影响,多种稳健性检验支持该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较未确认净空高度程度较低或管理层职业忧虑度较低的企业,未确认净空高度程度较高或管理层职业忧虑度较高的企业在业绩承诺未达标时隐藏的商誉减值更大;盈余管理是业绩承诺未达标时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减值隐藏的手段,在业绩承诺未达标与商誉减值隐藏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可以对商誉减值隐藏起到治理作用,抑制业绩承诺未达标时管理层隐藏商誉减值的行为。
关键词:业绩承诺;商誉减值隐藏;未确认净空高度;管理层职业忧虑;盈余管理;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上市公司数据资产信息策略性披露识别与治理研究”(24BGL081);
分类号:F832.51;F275
孙慧1陈敏1梁英子2,1陈继东1
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后文统一简称“REITs”)作为一种专门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盘活存量资产的创新投融资模式,对促进我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REITs的委托代理关系复杂,从委托代理视角对REITs的融资能力进行探究,能够为REITs的高效融资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以Tirole的公司融资模型为基础,基于REITs融资结构中“外部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原始权益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REITs中的激励契约机制,并对REITs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和解释。结果表明,基金管理人和原始权益人的激励管理费、实际运营完成率可以提高REITs的融资能力;基金管理人和原始权益人的代理成本、固定管理费、基础服务费会抑制REITs的融资能力;而底层基础设施的运营绩效则有助于提高REITs的融资规模。本研究厘清了我国当前REITs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探究了REITs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为REITs的高效融资和长期运营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REITs;融资能力;基础设施;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编号:72271183);
分类号:F832.51;F283